一、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和转型,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和多样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飞速发展,培养出了两百多万名硕士
针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1992年以来,已经陆续设置MBA、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但是,2008年招收的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足招生总数的10%。为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调整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的比例,认真研究和制定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发展规划,有计划地积极发展专业学位,从根本上改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的局面,为各行各业提供一线人才。教育部在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增招5万名,全部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使2009年招收的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招生总数的17%左右。同时,要求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高等学校调整本单位研究生招生结构,今后每年按5%-10%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减少部分全部用于专业学位招生,扩大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因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翻译硕士教育工作,促进外语类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正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伴随着经济成长,我国翻译产业正呈现爆炸式增长。此外,翻译工作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翻译产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没有任何个人或一个机构能够承担所有的翻译服务。因此,翻译产业的发展为翻译人才培养带来了大好机遇和全方位的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设置外语类本专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学校数以及招收的本专科和研究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从表一、表二可以看到,2008年在校外语类本专科人数达到120余万名,获得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学位的人数已达万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以外国语言文学或语言学方向为主设置的各级培养方案很难适应翻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可避免的出现一方面外语类毕业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翻译人才短缺的局面。
表一: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专科人数(单位:万人)
毕业生数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
合计 |
本科 |
专科 |
合计 |
本科 |
专科 |
合计 |
本科 |
专科 |
31.40 |
15.00 |
16.43 |
35.50 |
18.94 |
16.54 |
121.55 |
70.63 |
50.92 |
表二:目前我国外语类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点以及2008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数
学科名称 |
博士学位授予数 |
硕士学位授予数 |
博士点 |
硕士点 |
英语语言文学 |
180 |
4748 |
22 |
119 |
俄语语言文学 |
19 |
229 |
4 |
20 |
法语语言文学 |
12 |
119 |
2 |
5 |
德语语言文学 |
10 |
152 |
0 |
5 |
日语语言文学 |
12 |
591 |
2 |
35 |
亚非语言文学 |
15 |
135 |
1 |
6 |
其它语言文学 |
11 |
58 |
|
2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68 |
3931 |
5 |
150 |
合 |
327 |
9963 |
36 |
342 |
此外:还有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8个 |
表三:2009年全国招收外语类博士、硕士生人数
博士生 |
硕士生 | ||
非MTI |
MTI |
合计 | |
484 |
12452 |
548 |
12900 |
表四:在职攻读翻译硕士(MTI)的基本情况
年份 |
MTI授权单位数 |
在职攻读MTI报考人数 |
在职攻读MTI录取人数 |
2007年 |
15 |
987 |
337 |
2008年 |
15 |
1436 |
408 |
翻译产业的发展和翻译人才的短缺催生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产生。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并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成为我国翻译人才培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开辟了一个重要途径。同年,北京大学等15所高等学校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09年,又有25所高等学校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目前,在职攻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和全日制攻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已达1300余人。此外,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外文局的支持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也进行了有效衔接。因此,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调整外语类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1.加强宣传,提高对专业学位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其本质的认识。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翻译硕士教育开展不久,社会上以及高等学校自身对翻译硕士的认识还不到位。翻译硕士学位授权不同于原来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增加一个二级学科授权,授权单位要深刻把握专业学位的内涵以及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才能防止翻译硕士教育中学术化的倾向。
2.加强管理体制改革。要根据翻译硕士教育的特点,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建立教育教学评价新机制,营造有利于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3.强化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授权单位在翻译硕士教学规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论文评价等各方面要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
4.加强评估,树立品牌。要注重在探索中的过程管理,要推进翻译硕士教育与翻译资格证书的衔接,实行有效期制度,定期对培养单位的学位授予质量进行评估,促进提高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翻译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