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生于1915年,出身银行世家,其父杨毓璋早年留学日本,后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杨宪益1934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在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译余偶拾》于2006年5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印刷6000册。
1953年杨宪益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英籍中国文化学者)合作翻译了一千多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著作,包括离骚、楚辞、史记、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资治通鉴》、鲁迅文集等等。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于1974年完成,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三卷本的《红楼梦》英译本是至今为止惟一一部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另外仅有的一个全译本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的《石头记》。《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的出版,很大地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进程。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使世界了解中国文学,有广泛影响。1993年,杨宪益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杨宪益写有英文自传体《白虎星照命》,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中文译名为《漏船载酒忆当年》,于2001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百年人生丛书”出版,薛鸿时译,印刷10000册。
除了介绍和翻译中国的经典著作,杨宪益翻译的英文诗歌受众广泛,在80年代影响了一批诗人。诗人桑克称他最喜欢杨宪益翻译的《英国近代诗抄》,包括叶芝、雪莱等人的诗歌。臧棣说,杨宪益的诗歌翻译严谨,注重语言的美感,有自己的特色,对80年代成长的诗人包括他在诗歌语言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杨宪益懂古希腊文,还曾经翻译过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翻译作品
1947年《老残游记》(长篇小说)
1953年《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
1954年《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
1955年《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
1956年《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
1957年《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
1958年《汉魏六朝小说选》与戴乃迭合译
1959年《地心游记》(长篇小说)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
1976年《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1978—1980年《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1979年《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1981年《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1981年《聊斋故事选》与戴乃迭合译
1982年《卖花女》(戏剧)英国肖伯纳著
1986年《汉魏六朝诗文选》与戴乃迭合译
杨宪益夫妇